产品列表 |
|
|
|
|
联系我们 |
|
|
|
电话:0513-88210288
传真:0513-88226269
手机:13236095616
在线QQ:
地址:江苏省海安市李堡镇包场北路9号
|
|
|
|
|
|
|
|
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有何区别? |
|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日益凸显,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养老问题。现代居家养老模式并不等同于传统的传统家庭养老,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养老方式并且各有自己的范畴和功能。从专业的养老模式角度来看,现代社区现代居家养老模式与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居家养老模式并不等同于传统家庭养老,二者在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支出主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现代居家养老是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型养老模式,必须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线,以子女参与为核心,二者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现代居家养老模式與传统家庭养老的不同点
(一)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不同
传统家庭养老是我国比较传统和陈旧的养老模式,适应于农业生产社会,在我国农村社会和城市部分地区仍然随处可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依靠家庭或者宗亲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来支撑,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往往是子女、夫妻等家庭主要成员。
现代居家养老模式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基本支持系统与服务主体为社会关系,它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依托的家庭关系转变为依托于社区、社会、志愿者、企业、政府等业缘关系来支撑,使养老负担被多个部门分解;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主体多样化,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具有本质区别,是我国逐渐加快的城镇化和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的产物。
(二)提供的服务内容不一样
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提供服务的主体是老人的直系亲属,彼此之间在情感方面更为熟悉、亲近,能为老人带来更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所以说,传统家庭养老所担负的不单是经济方面的赡养和生活方面的照料,还包括精神上的慰籍。很多老年人把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儿孙绕膝看作幸福生活的象征。传统家庭养老在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等方面有其他养老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现代居家养老模式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已步入老龄化时期,在家庭经济与物质相对富有的基础上所采取的一种以“家”为载体的集中养老方式,以解无子女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子女忙于工作而疏于生活照顾、精神安慰的老人;是指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老年服务为支撑,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供给。
(三)人口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生产力低下、医疗水平较低,我国人口呈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人均寿命较低,尚未出现老龄化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生产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显著特点,人均寿命提高,这种人口特点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在此阶段,我国都是以子女养老、传统的传统家庭养老为主。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但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我国人口总量仍在继续增长,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因此,到1990年末,我国人口已达11.4333亿人;199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体人口的10%以上,我国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如表1所示。现代居家养老正是我国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之后,国家在自身的实践中提出的。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在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特别是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时,采取集中供养的方式,在社区里建立老年人之家、社区型老年公寓、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把那些在家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照料。
(四)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不同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医疗护理欠缺。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是一种反哺式的养老模式,建立在传统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依托、相互给予的代际交替基础上。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家庭的代际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代际之间在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方武等发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使得我国传统的反哺式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另外,现代社会各方面竞争激烈,年轻人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等外界环境的各方面压力,为生活疲于奔命,而在照顾老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我国广大城市地区甚至是部分乡镇、农村地区,子女的外出工作、求学、婚姻等原因使得“全日制”守护在老人身边变得不太现实,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越来越难以保持与发挥其社会功能与作用,出现逐渐削弱和社会化变化的趋势,传统家庭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此外,传统家庭养老过程中,由于照护老人主体都是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这类人群没有经过专业的医学护理培训,老年人难以得到专业细致的护理,医疗保健无法及时满足。
现代居家养老模式是时代发展所需,更是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现代居家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或缓解子女不在身边或忙于工作而无法照顾老人的这一问题,也能为老人提供相对专业、及时的医疗护理服务。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7月9日正式印发《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2018年至2020年,重庆市将计划新建1 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11月1日印发《重庆市社区现代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文件提出重庆市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覆盖计划,其中铜梁区计划如下表2所示。
(五)支出主体不同
传统家庭养老以个人支出为主。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家庭养老的社会成本较低,基本不需要社会投入,养老成本主要由家庭成员承担,由老人自身、子女或者家属来负责老人在衣食住行和医疗方面的费用。
现代居家养老属于社会参与的服务性养老模式,需要政府的公共支出,主要体现在养老金、医疗保障和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等方面。现代居家养老基本公共养老服务机制需要政府购买,市、区县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项目建设以区县投入为主,市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分3年予以适当补助,对新增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平均每个给予20万元补助,对区域性、综合性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每个给予200万元建设补贴。
二、现代居家养老模式与传统家庭养老的联系
(一)都是以“家庭”为主线
传统家庭养老参与者是子女、夫妻等家庭成员,现代居家养老参与者包含了政府、社会、家庭、社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养老机构。现代居家养老是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养老模式,它满足了老年人在社会化方面的需求。不管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还是现代居家养老,都没有脱离“家庭”这根主线,老年人没有脱离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他们在熟悉环境中生活、在亲情陪伴下养老。养老问题在我国不仅是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更关系到我国的文化传统和老年人自身的传统观念,不能忽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情感需求。从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方面来讲,带有“家庭”性质的传统家庭养老和现代居家养老都比较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与观念,比较契合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便利性,让老人有家庭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一脉相承,优势互补
传统家庭养老,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住所,没有脱离家庭和子女,情感慰藉和心理归属感、安全感更能得到满足;但是这种传统养老几乎靠老人亲属直接负担,家庭支出较大。社区现代居家养老,各级政府加大养老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周边的各种社会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餐饮、清洁、护理、康复等多维度服务,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大大节约了家庭负担养老的开支;改变老年人养老仅仅依靠家庭和子女的尴尬局面,并且老年人无需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传统家庭养老和现代居家养老各有所长,实现优势互补,探索现代居家养老新模式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使老年人在家庭中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也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三)老年人心理接受程度较高
传统家庭养老是我国沿袭已久的养老方式,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仍有大部分老年人甚至是年轻人认为,家庭应该在养老中担负主要责任,养老是家庭或者个人的事情。现代居家养老模式是在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老人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人际圈子没有发生改变,老年人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在我国传统家庭伦理及社会道德文化的支撑下,以家庭为基础和背景的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人在心理接受程度上较高。
三、结语
面对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深的基本国情和“养儿防老”、家庭养老观念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子女养老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不断提高现代居家养老模式的各项配套服务。现代居家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应当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探索出依托于社区的现代居家养老新模式。从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向现代居家养老服务转变既是工业进步与城镇化进程的使然,也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必然,将体现社会的进步和不可逆转地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
|
|
| |
|
|